【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收納也是揮別過去的一種儀式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你是喜歡整理房間的人嗎? 你的桌面是乾淨整齊的嗎? 你會將東西分類並且放在固定的位置嗎? 還記得你上一次為自己的家裡大掃除是甚麼嗎?

我本身沒有固定整理房間的習慣,衣服也會先疊在看得見也容易拿取的地方,像是椅子上、桌子上或是床上,通常都是在我覺得房間好像有點亂了,才會開始整理一下。

相信有很多人有一樣的經驗,就是將房間整理完的當下,心情會覺得特別暢快,也特別覺得有成就感,但通常1 – 2周後,房間就又會回到原本雜亂的樣子。

也因為每次整理完沒多久就會亂掉,所以我自己對於『整理』這件事一直有種排斥感。

一直到接觸《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這本書之後,才讓我對整理有了不一樣的觀點。

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居家整理書籍,但是簡單瀏覽了一下之後,本書吸引我的部分分成了外在跟內在的部分。

外在的部分指的是書中要教的是『一旦收拾整齊,就絕對不會再亂的方法』,多數人第一眼看到都會覺得這怎麼可能,基於這個論點,引起了我看這本書的好奇心。

而內在的部分是我之前從沒有過的想法,就是看似單純的居家整理動作,其實是在整理自己每個階段的人生。

因為有些人透過整理家裡,順便『整理了自己的過去』,而且也從中了解到人生中甚麼是必要,甚麼是不必要,甚麼習慣該保持,甚麼該戒掉。

接下來我會就書中帶給我的幫助及啟發做一些分享,不過首先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本書的作者 近藤麻理惠吧。

作者簡介

近藤麻理惠 / 圖片來源 : https://time.com/5027737/marie-kondo-favorite-things/

出身於1984年的近藤麻理惠是一名日本的專業整理師及作家,以她自身研究的居家物品整理顧問諮詢而廣為人知,暱稱為「KonMari」。

而早在她大學2年級的時候,就以「整理諮詢顧問」為職業,為人介紹如何進行居家雜物收納整理。

  • 2010年出版《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書中倡導「只留下心動的東西,其他都丟掉」的居家物品整理術,在日本售出百萬本以上。
  • 2014年開始移居美國洛杉磯,以美國為中心,向全世界開展專業整理諮詢的事業。2015年底,入選《時代》雜誌的「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 2019年1月1日,Netflix播出由近藤出演、與近藤著作同名的真人實境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在這個節目中,近藤拜訪數個美國家庭,以自研的「怦然心動整理法」幫忙清理整頓他們的居家環境。

跟我一起整理衣櫥,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整理法|極簡主義系列

怎麼整理都整理不好

怎麼整理都整理不好

每天整理一點,一輩子都整理不完

因為突然要做居家整理的話,在心理上會讓人覺得是一件費時的大工程,所以容易會產生想要拖延、或是每天整理一點的消極心態。

就像是戒菸一樣,有些人就是減少每天抽菸的量 (漸進式),雖然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但更有效的做法就是說斷就斷,決定戒菸的當下就斷掉這個癮頭 (斷進式)。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每天整理一點是在培養整理的習慣,因為這樣就永遠都不會有整理好的一天。

而近藤麻理惠所提倡的方式就是以『藉由一口氣整理完畢,引發戲劇性的意識變化』,然後透過意識上的改變,進而改變整理的習慣

越擅長收納的人,越容易堆東西

相信這會顛覆不少人的觀念,不是應該越會收納的人,家裡才是越乾淨簡潔嗎? 為什麼反而會更容易囤積東西呢?

答案就在於收納其實只是把東西收起來,表面上看起來很乾淨,但其實用不到的東西還是存在,就好像把不要的東西蓋上蓋子,當作沒看見一樣。

我自己就有很多從小到大的各種收藏品,雖然用不到,但丟掉又覺得可惜,所以就用箱子收納起來,當下會覺得把東西都整理好了,但實際上東西並沒有變少,只是用比較整齊的形式持續占空間。

所以正確的順序應該要先從整理開始,先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丟掉,然後再將需要的東西進行收納的動作,才不會落入一個囤積物品的陷阱。

不能按「場所類別」整理,要按「物品類別」整理

這點讓我想到,之前我在整理家裡多餘的碗盤的時候,就覺得”上次不是才丟掉一批嗎?怎麼每次整理都還是有碗盤?”

因為同類型的物品很多又分散在各個地方,按場所來整理的話,就只會丟掉同類型物品的一部分而已,不過若是一開始就按照物品類別來整理的話,一來是可以掌握同類物品的數量,二來是一次可以清一批同類的物品。

多數人不會整理的最大原因,就是東西太多;而東西不斷增加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掌握自己現有物品的數量;而無法掌握自己現有物品數量的原因,正是因為物品收納的場所太過分散所致。

所以記得下次要整理的時候,按照物品的類別來整理,不要以場所來整理。

整理是節慶,不是每天要做的事

我之前一直誤以為整理是一個例行公事,需要每幾天定期做的事情,但是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觀念。

整理是可以分成 「日常的整理」以及 「節慶的整理」,日常整理指的就是把用過的東西歸位,不管是甚麼東西。

而節慶的整理就是幫房子排毒一樣,把家裡不需要的東西丟掉,只留下需要的東西,讓房子煥然一新的感覺,就像是節慶一般的值得慶祝。

只要把「節慶的整理」做好之後,「日常的整理」自然就變得很輕鬆,因為東西少了,每個東西自然就有自己可以放置的空間,有固定的收納位置,之後才不會亂掉。

只留下怦然心動的,其他都丟掉

只留下怦然心動的,其他都丟掉

在丟東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通常我們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動機,例如想買 Iphone 12的手機,是因為某個功能很吸引我 ; 想要去某個地方玩,是因為風景很美;而會想要整理也一定會有原因。

想想自己是為了甚麼而整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像我因為房間堆積了很多雜物,導致床上一直很亂,然後窗戶也被鞋櫃擋住,陽光就有點被遮住而照不進來。

所以在開始整理前,先思考自己想要生活在甚麼樣的環境,然後就朝那個方向去整理;我希望的就是能有一個採光好的房間,陽光照進來會讓我感覺很有精神。

腦中有了理想空間的畫面之後,整理起來會更有動力,自己創造想要居住的環境也會很有成就感。

碰觸到的瞬間,是否感覺「怦然心動」?

試著回想你在丟棄一樣東西的時候,是用甚麼來當作判斷依據的呢? 因為東西壞了、舊了、髒了 ? 還是因為有更新款的出現了,所以舊款的要丟掉?

有時候「想要的東西」不見得是「需要的東西」,得到之後如果沒有滿足你的渴望,那它可能只是下一個被丟掉的東西。

所以在丟東西前,可以試試將你要丟掉的物品拿在手上,試著感受物品有沒有帶給你「怦然心動」的感覺 ? 試著在腦中勾勒出擁有這個物品的畫面是不是幸福的?

只要物品沒有帶給你心動的感覺,那答案就很顯而易見了,那就是「丟掉」。

透過這樣的方式,最終你的生活環境只會留下令你「怦然心動」的物品,你所看見的都是讓你覺得擁有它會很幸福的東西,這不就更接近理想的生活了嗎?

從「紀念品」開始整理,勢必失敗

前面有提到整理要按照物品的類別開始,不過整理的類別也是有適合的優先順序,如果一開始就整理有紀念性質的東西(像是照片、出國買的紀念品),就很容易花費很多時間去抉擇到底要丟還是要留。

一般來說,物品除了本身的價值之外,還可分成「機能」、「資訊」、「感情」這三種價值。

而人之所以沒辦法丟東西,通常是因為還能用 (機能上的價值)、還有用 (資訊上的價值) 或還有感覺 (感情上的價值)。

所以如果要能夠順利丟東西的話,最好的順序是 :

  • 衣服
  • 書籍
  • 文件、小東西
  • 紀念品

只要改變丟東西的順序後,判斷留下或丟掉的速度就會快很多了。

對丟不下手的東西說謝謝

我30歲前跟30歲後的穿著風格很不相同,30歲前追求流行,30歲後喜歡簡單俐落,所以在我要丟掉以前的衣服時,其實也猶豫了一會。

因為除了潮流的衣服不便宜之外,同時也覺得「總有一天會再用到」,所以總是把捨不得但也穿不到的衣服擺在衣櫃占空間。

但是書中的一個觀點讓我放下了對舊衣物的執著,那就是每個物品都有自己階段性的任務

到了現在我不再穿它們的時候,就說明它們已充分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因此,對它說一聲「謝謝你在我買下你的那一刻讓我感到心動」,「謝謝你告訴我自己不適合甚麼衣服」,然後再丟掉就好。

按物品類別整理時竟如此順利

按類別整理就會很順利

一定要按物品類別的正確整理順序

前面有提到丟東西一定要從容易判斷的物品開始下手,千萬不要從紀念品開始,不然一開始就會被卡住了。

如果想要更有效率的整理的話,可以將種類大致區分如下 : 

  • 上衣 (襯衫、毛衣等)
  • 下半身(褲子、裙子等)
  • 外套(夾克、西裝、大衣等)
  • 襪子類
  • 內衣類
  • 包包
  • 配件(圍巾、皮帶、帽子等)
  • 季節性衣物(浴衣、泳裝等)
  • 鞋子

不過最重要的是,要留下甚麼? 要和甚麼東西一起共度接下來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才會感到心動? 請用好像從商店架上挑選自己最喜歡的物品一樣的感覺,來選擇心動的物品。

先把家裡所有的衣服都放在地上

為了要快速篩選讓自己心動的衣服,所以先把同一類別的衣物集中起來堆成一座小山,然後用前面提到的方式,只要這件衣物讓你有心動感,並且有穿著它的幸福畫面的話,就可以選擇留下,反之若沒有就丟掉。

另外要建議的是,我們可以從「非當季」的衣物開始整理;原因是因為當季的衣服我們可能正在穿或剛穿過,所以心裡容易產生”我明天還要穿”或是”丟掉會沒衣服穿”之類的想法。

但是非當季的衣服因為不是當下就需要的,所以可以客觀地去感受是不是真心的需要它,同時思考下一季還會不會想要穿它,就能更輕易的判斷需要留下及丟掉的衣物了。

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但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我自己最深刻的體驗就是書籍,我曾經囤積了許多的雜誌,心裡總是想著未來有一天會看,而且裡面可能會有我需要的知識,所以就在房間越堆越多。

但直到我發現我連翻開它們的興趣都沒有的時候,我就直接拿去回收掉了,同時也讓我心理覺得輕鬆不少,與其強迫自己去吸收沒有興趣的內容,不如把時間留在當下更想做的事情上。

現在我的書櫃裡,留下的都是我已經看完也非常喜歡的書,時不時也會因為某些需求而翻閱它們,這是我很喜歡的狀態。

只留下「心動的」,而不是留下「可能會用到的」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在抽屜裡放著一個小盒子,裡面放著各種零散的小東西,像是零錢、橡皮擦、衣服的備用鈕扣、交通工具的備鑰、不知道還有沒有電的電池、打開手機sim卡開關的小元件以及護身符、鑰匙圈等。

不知道怎麼處理也不知道怎麼丟掉這些東西的時候,自然的就是先把它們集中收納起來,然後收在一個不會常見看的地方。

然後這就是囤積物品的開始,以上的小東西除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之外,有些也是覺得之後”可能會用到”,像是備用鈕扣我就覺得如果之後衣服釦子壞了就能換,所以就一直收在抽屜。

也因為這些是小東西,覺得不會佔據太多房間的空間,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心態的問題,看不見不代表問題解決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整理的思維,只留下令你心動的物品,這樣才能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畫面。

心得總結

整理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深入,這本書教會我的是,居家整理就是個人的身體保養一樣,例如我們吃了很多東西、喝了很多水、抑或是吃壞肚子,我們會透過上廁所來排泄。

但房子不會,如果我們囤積太多東西,不僅讓家裡變的凌亂擁擠,連帶也會影響到我們個人的心理狀況,想想如果每天住在一 個採光很差、東西堆的到處都是、看起來就像是倉庫的房間,你會覺得住在裡面很快樂、很舒服嗎?

如果只是清除掉「不需要」的物品,大約只會減少總量的兩三成,但若是改成留下「讓自己心動」的物品,則只會留下總量的兩三成,這個差別是很大的。

最後來總結一下,透過本書的做法,我們在整理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 : 

  1. 先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畫面是甚麼模樣
  2. 按照物品類別來整理
  3. 建議先從衣服類著手,不要從有紀念意義的物品開始
  4. 把同類物品一次全部拿出來聚在一起
  5. 碰觸物品時,感受自己有沒有心動的感覺
  6. 如果沒有心動感,就感謝物品的陪伴,它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丟掉吧

書中還有很多關於整理的內容,我只有先就自己實際運用過的部分作分享,如果你有居家整理的煩惱或是覺得怎麼整理都會亂掉的話,這本書裡分享的方式你不妨嘗試看看吧,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