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行銷案例】超實用的6種內容類型以及15個案例分享及解析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10 月 16 日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內容行銷就是寫文章、寫部落格,但其實內容行銷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呈現方式,只要你創造的內容,能夠讓觀看者產生誘因、產生進一步的行為,這就是內容行銷的目的。
例如透過內容行銷,可以讓想要解決某個問題的人得到解答,而解答之一可能就包含了更進一步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就可以是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試著想想是不是每個用 google 搜尋的人,其實都在尋找一個答案,可能是想要減肥瘦身的人、想要買空氣清淨機的人、想要找民宿旅遊的人或是想要學習投資的人,內容行銷就是在滿足擁有這些需求的人,因為這群人都會是未來的潛在客戶。
本篇文章會跟你分享 6 種內容行銷的類型跟 15 個內容行銷案例分享,分別是 :
- KKDay ( 部落格文章 )
- 綠藤生機 ( 部落格文章 )
- 市場先生 ( 部落格文章 )
- 全聯 ( FB )
- 阿樂 YGT ( IG )
- 不分梨 ( IG )
- Ikea ( YouTube )
- 楊桃美食網 ( YouTube )
- 欸你這週要幹嘛 ( YouTube )
- 掌生穀粒 ( 電子報 )
- Zoey 佐邊茶水間 ( 電子報 )
- Taipei Walker ( 雜誌 )
- Money 錢 ( 雜誌 )
- 股癌 ( Podcast )
- 寶博朋友說 ( Podcast )
然後我會進一步分析以上內容行銷案例的共通點,以及內容行銷如何結合 SEO,讓創作內容更容易被看見。
那話不多說,趕快進入正題吧~!
甚麼是內容行銷
第一次接觸到內容行銷這個說法的朋友,可能對於內容行銷還有點模糊,我在這邊快速的說明一下。
內容行銷 = 好的內容 + 好的行銷 + 針對的受眾
透過內容行銷,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 ( 通常是創作時間 ) 引入自然流量,只要你的內容能夠解決多數人的問題或是持續帶給受眾價值,那麼你就能維持在網路世界的能見度,你可以是個人自媒體也可以是公司品牌。
內容行銷不像廣告一樣可以有立即性的效果,而是透過時間的累積並且持續輸出內容來增加你的網路聲量,內容行銷需要讓子彈飛一下,然後讓它慢慢地擴散發酵。
內容行銷常見的 6 種類型
開頭有提到內容行銷不止是文章的形式,常見的還有社群媒體發文 ( IG、FB )、影音創作 ( YouTube、Tiktok ) 等。
而要選擇哪一種形式來經營你的內容行銷,可以先看你的產品 / 服務適合用哪一種方式呈現,例如美食類就適合用 IG 或 YouTube 來呈現,因為視覺加上聽覺最能刺激跟誘發觀看者想吃的慾望。
那如果你提供的服務是金融理財,那就很適合寫文章,用圖文的方式描述一些理財觀念或金融商品的服務,讓讀者可以慢慢的消化吸收資訊。
不過不同的形式都是可以互相搭配使用的,像是發 YouTube 影片的同時,可以再將內容撰寫成文字稿發布文章,這樣可以觸及到不同使用習慣的族群,因為喜歡看影片的人,不見得喜歡看文章,反過來也是同樣的意思。
以下分享 6 種比較常見的方式 :
- 部落格文章 : 深度分享、理念傳達
- 社群媒體發文 ( FB、IG ) : 與粉絲互動性較強
- 影片 ( YouTube ) : 對於品牌的記憶點較強
- 電子報 : 適合維繫與舊客戶的關係
- 雜誌 : 專業圖文撰稿
- Podcast : 聲音的陪伴感很強,IP 記憶點深
接著就針對以上這 6 種內容行銷類型來分享各種不同的案例吧。
內容行銷案例 ① : 部落格文章
KKDay
KKDay 是一個主打深度體驗的旅遊平台,像是露營、展覽到遊樂園門票等,幾乎所有結合玩樂跟體驗的項目,你在 KKDay 上都能看到。
思考一下之前我們想要出國玩時,我們最常做的事是甚麼? 那就是上網查資料做功課,尤其是部落客的心得分享文,因為內容會讓你覺得真實、貼近你的生活,然後又不會太商業,還可以看到一些在旅遊網站上看不到的在地體驗內容,就像在挖寶一樣。
而 KKDay 的深度體驗產品就非常適合用部落格文章的方式來做內容行銷,而下圖就是 KKDay 的部落格文章專區,內容範圍涵蓋歐亞美三大洲了,當然台灣的深度旅遊體驗內容是目前最大宗 ( 畢竟疫情影響 )。
而 KKDay 的文章也有很好的使用者體驗,除了段落清楚之外,也置入了很漂亮的旅遊風景圖片,這讓想出遊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後,就很容易被勾起心中『 想要出去玩 』的慾望。
而且透過部落格文章的內容行銷,也能夠很自然的置入 KKDay 自家的旅遊商品,就好像你給朋友看了一張讓人食慾大開的美食照後,當然要給對方店名或餐廳地址,人家才可以有下一步的動作,有就是 Call To Action ( CTA )。
綠藤生機 :
綠藤生機是成立於 2010 年的台灣保養品品牌,倡導『 無乳液實驗 』,透過品牌研發的保養品,讓皮膚回歸到最初的美好,而且綠藤生機是台灣第三家的『 B型企業 』。
而綠藤生機的部落格文章提供的是跟消費者有關的清潔保養相關問題,這就讓透過搜尋關鍵字而進到文章的陌生客,有機會成為綠藤生機的潛在客戶,因為文章的內容跟綠藤生機的產品是有高度連結的。
而且綠藤生機的文章也有很多篇是提到關於環境保護、永續生活相關的議題,這會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及認同感,進而變成忠實的使用者。
Mr.Market 市場先生 :
不同於前面兩個案例的是,市場先生是一個素人部落格而不是公司品牌,是從零開始寫文章累積網路聲量,進而成為知名的投資理財部落客。
因為市場先生的文章對於投資有興趣的人就是有價值的內容,所以透過持續不斷的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文章,市場先生也累積一票自己的粉絲跟流量。
流量帶來的是合作機會 ( 金融商品推薦、講座、聯盟行銷 ),粉絲則是因為市場先生的文章獲得幫助或得到解答,進而累積信任感,信任感會造就鐵粉,鐵粉就是高度支持你的人,不管你販售甚麼商品或提供甚麼服務都很容易買單 ( 想想追星族的粉絲是不是都這樣 )。
內容行銷案例 ② : 社群媒體發文
全聯福利中心 :
全聯的 FB 粉絲團經營可以說是社群行銷的參考案例指標之一了,像是深植人心的全聯先生、洗腦的福利熊、熊福利,還有各種有梗的社群發文,不得不佩服全聯的行銷團隊。
全聯的品牌吉祥物可以應用的範圍也很廣,像是貼圖、實體產品、他牌聯名合作等,都讓全聯的心占率更廣。
全聯 FB 粉專的內容操作才是真正厲害的地方,除了搭時事、也有梗,並且容易被分享擴散,讓人會期待全聯在各種不同節日時,會有甚麼樣的行銷操作。
阿樂 YGT :
阿樂是一名攝影師,主要的內容行銷管道是 IG,他完全發揮了攝影技巧的功力,透過他分享的景點跟民宿,都會讓人很想去玩、很想去住。
他透過攝影並在 IG 持續分享內容,除了累積大量粉絲之外,也帶來很有商業合作機會,例如民宿就會想他拍房間開箱照片或影片,而且他有粉絲流量,能夠很快觸及到潛在消費者,因為追蹤阿樂的人,很大可能就是喜歡他的民宿、景點開箱照。
不分梨 :
不分梨的內容行銷管道也是 IG,而他們行銷的族群也非常精準,就是小朋友即將要抓周的新手父母。
他們的 IG 主要就是分享產品照,然後呈現很美的布置陳設,讓新手父母可以有想像的畫面,不過我覺得如果可以分享一些小孩實際搭配他們家產品的情境照會更好。
內容行銷案例 ③ : 影片( YouTube )
IKEA :
IKEA 的賣場整體就是一個大型體驗行銷場所,因為 IKEA 已經是一個參考居家裝潢的指標首選了,賣場有各種依據坪數大小而設計不同室內裝潢的空間,讓所有路過的人對於『 家 』的想像更具體。
而 IKEA 在 YouTube 分享的影片也會將他們的產品融入消費者的日常故事中,讓消費者覺得『 阿,這就是我的情況 』、『 這是我想解決的問題 』,進而產生購買產品的動機。
楊桃美食網 :
楊桃美食非常擅長將食物的製作過程中,拍得讓人食指大動,美食料理過程非常適合用影片的方式作呈現,從食材的準備、烹調的技巧以及炒菜的爽脆音效,可以完全勾起一個人的味蕾。
其中一些影片也會搭配器具的輔助,除了讓料理過程變得簡單,同時也暗示一般人只要用同樣的器具,你也可以做出跟楊桃美食一樣美味的料理,過程中當然就可以置入廠商的產品做推廣。
欸你這週要幹嘛 :
欸你這週要幹嘛是一個比較偏向旅遊、玩樂類型的 YouTube 頻道,運鏡的方式常常是第一人稱的角度,輕快的節奏加上內容很輕鬆又搞笑,常常會不知不覺就看完一集,有種快節奏版的食尚玩家。
看到影片中他們去玩的景點、吃的美食還有開箱的住宿房間,除了會勾起旅遊衝動外,你也會覺得他們是一群跟你身分很接近的人,少了距離感、少了商業感,對於偶爾置入於影片中的業配,自然也不會反感 ( 我自己蠻愛看的 )。
內容行銷案例 ④ : 電子報
電子報行銷也可以說是 Email 行銷或電郵行銷,主要是透過 Email 持續輸出讀者會有興趣的內容,不過你可能會注意到,電子報行銷執行的前題是,你要先擁有對方的 Email,所以電子報行銷其實也是一種收集名單的方式,詳細內容可以參考以下的文章。
掌生穀粒 :
掌生穀粒是一個非常台灣味又帶點文青感的本土品牌,主要販售稻米、茶葉,除了產品包裝很有質感外,文字用詞也很有意境,尤其我覺得『 掌生穀粒 』這個品牌名稱真的取得太好太貼切了。
而掌生穀粒的電子報內容很本土,主要是介紹產品的由來或是相關的台灣諺語,電子報的內容行銷意味不強,但呈現的文字跟品牌的形象感很一致。
Zoey 佐邊茶水間 :
Zoey 是一位設計師、作家和自媒體創業者,同時也是【 理想生活設計 】的創辦人及音頻節目【 佐編茶水間 】的主持人。
因為我有訂閱她的電子報,我覺得她算是很用心在經營電郵行銷的自媒體工作者,她的信件標題、內容除了會讓人想打開之外,也不會有太頻繁的廣告信,能夠感受到她對於電郵行銷 ( 電子報 ) 的重視。
內容行銷案例 ⑤ : 實體雜誌
雖然實體書籍的需求比起過去肯定有減少,畢竟手機、平板已經可以取代大部分的閱讀器,但像我自己還是很喜歡看實體書,也喜歡在誠品、圖書館翻閱雜誌。
Taipei Walker :
Taipei Walker 是我從大學時期就很喜歡翻的雜誌,當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所以在找景點時都習慣翻旅遊雜誌,即使現在網路很方便,我還是會這樣做,因為雜誌的圖片拍攝就是很專業、很吸引人,文字也很引人入勝。
而且雜誌內容常常會有跟店家合作的促銷折價券,透過專業的攝影跟文字撰稿,以及每一期不同明星的代言,都能夠挑起讀者想要玩樂、想要吃美食的慾望。
Money 錢 :
Money錢的標題都會讓新手投資者忍不住拿起來翻閱,我自己常常在便利商店翻了翻之後就買回去看,而雜誌中除了介紹投資方法外,也會介紹投資界的 KOL 的一些故事,像是陳重銘、艾蜜莉等,然後就會進一步去搜尋他們出的書或是線上教學等。
內容行銷案例 ⑥ : Podcast
Podcast 其實很像我當年聽廣播的感覺,還記得當兵時都要很早睡,所以都會聽光禹的夜光家族,聲音的感覺也很奇妙,就像有另一個人在旁邊陪伴你一樣,跟看影片是很不一樣的感覺,所以 Podcast 的節目很多都是閒聊的那種日常感。
Gooaye 股癌 :
有在聽 Podcast 的人應該都聽過股癌,他的內容主要以金融投資為主,也會有海內外時事的閒聊,挾帶廣大的聽眾,也讓股癌的業配行情翻倍。
寶博朋友說 :
寶博朋友說是自從我接觸 NFT 之後才開始收聽的 Podcast,他的節目動輒都 1 小時左右,所以我都是台北台中開車時才會聽。
不過他在 Podcast 圈樹立了很強的 NFT ( 加密貨幣 ) 知識節目,所以前陣子跟 NFT 有關的活動,常常會看到他的身影,也因為他有點像 NFT 圈的 KOL,後來也直接獲得 Fomo dog 的空投,目前地板價也要 5.7 ETH。
也因為寶博士在 NFT 以及加密貨幣的領域輸出了很多知識型的內容,奠定了他在這個圈子的影響力,所以也順勢推出了相關的線上課程。
內容行銷案例的共通點
其實內容行銷的案例真的是非常多,只是呈現的手法跟方式不同而已,但所有的案例都不脫離兩個要素 :
- 要知道你想吸引的受眾喜歡什麼樣的內容
- 要有產品 / 服務可以推廣,這樣吸引來的人才有機會成交轉換
有時候我們不見得那麼清楚知道目前吸引來的族群到底精不精準,這時候數據就很重要,像部落格、YouTube、IG 或是 Podcast,後台都會有數據可以觀察,透過數據優化內容是很重要的一步。
當你吸引來的流量要跟你的產品匹配的時候,這時候的轉換率就會提高許多。
舉例 KKDay 來說,如果我是最近想要出去旅遊的人,我在 google 搜尋了一篇文章,剛好就是 KKDay 寫的旅遊心得文,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漸漸的被文章的旅遊景點以及美食所吸引,如果此時文章就置入了套組的旅遊方案,我其實就很容易在閱讀的過程被成交購買。
所以內容行銷其實是可以做分階段布局的,要針對還在搜尋資訊階段的人布局,也要針對進入比較產品階段的人做布局,最後記得已經有購買慾望的人更要布局,這樣子就可以捕獲各個階段的潛在客戶。
做好內容行銷,你需要有SEO的觀念
前面有提到 :
內容行銷 = 好的內容 + 好的行銷 + 針對的受眾
好的內容 :
基本要滿足的條件就是受眾會想看的內容、能夠解決受眾的問題或疑問,再進一步就是內容的舖陳順序,先講結果再論述原因,以及圖片穿插、文字段落分明等。
好的行銷 :
好的內容如果沒有曝光的管道跟方式,基本上也很難被看見,舉例來說,文章跟 YouTube 就需要有 SEO 的概念,你要知道那些關鍵字是有人在搜尋的,然後加在你的標題裡,而 IG 就可以參考 hashtag 的方式。
而不同的內容行銷方式,讀者搜尋的行為也不同,像文章通常都是透過 google 搜尋而來,但 IG 、YouTube 就比較認創作者,舉老高來說,如果他影片的標題放在 google 搜尋,一定很難被看見,但在 YouTube 上,因為大家想聽的是老高說故事,所以他說甚麼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流量。
針對的受眾 :
受眾的特徵是越詳細越好,這樣你的內容會更知道要用甚麼樣的語言,例如想減肥的人一種受眾,但這太廣泛,所以可以是『 想要透過生酮飲食減肥的人 』,這樣就縮小範圍一些,或是『 想要透過生酮飲食減肥的 25 – 30 歲的上班族女性 』,這樣又更精準了。
以上三個條件都做好,你的內容行銷效果才會更顯著。
心得總結
其實在找案例時,我刻意的去找一些非知名品牌的案例,而是找一些個人自媒體,像是市場先生、阿樂、Zoey 等,我想表達的是內容行銷不一定要是公司或團隊才有資源可以執行,即使是個人,只要能夠創造對讀者有價值的內容,你依然可以吸引到屬於你的粉絲跟流量。
不過個人經營跟公司品牌有時候的差異就是,個人自媒體有時候會沒有一個明確的產品或服務可以做變現的管道,所以吸引流量之後並沒有辦法實際的產生收益。
不過我很喜歡 Garyvee 說過的一句話 : 『 紀錄大於創造 』。
很多時候,新的想法跟 Idea 是在執行過程中才激發出的靈感,內容行銷每天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吸引讀者的目光、佔據讀者的時間。
每個人都是內容受眾者,從中獲取想要的知識,但同時也可以是內容創作者,吸引流量、創造價值進而變現。